投资建议:医疗业务基数影响逐渐减弱,收入重回良性增长轨道;消费品业务聚焦爆品打造,线下开店提效提速,线上平台持续渗透,盈利质量高。考虑到医疗业务毛利率受感染防护产品拖累较大,且拓展期仍需加大费用投入,该机构略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纯利润是8.0/9.3/11.0亿元(前值为8.3/9.5/11.1亿元),对应PE为18/15/13倍。参考绝对估值法,维持目标价37.4元,维持“强推”评级。
投资建议:考虑到涤纶长丝价差修复节奏不及此前市场预期,因此该机构下调此前预期,预期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纯利润是15.27/20.69/27.05(前值为19.11/24.34/29.51)亿元,对应24-26年EPS1.00/1.36/1.77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10x、7x、5x。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及历史估值,给予2024年15倍PE,对应目标价15元,维持“强推”评级。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Q3暑运催化下本线旅客发送量及跨线列次有望保持较好增长,长久来看公司跨线增长潜力较大,京福安徽有望持续减亏,24年底湖苏沪铁路及京雄商高铁计划开通运营,开通后安徽周边铁路组网效应凸显,跨线列次有望持续增长。该机构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7、135.6、151.6亿元,对应24年PE为19.9x,PB为1.3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其他交通工具带来的竞争风险、国铁清算不及时和清算政策变动风险、京福安徽运能增长没有到达预期风险、高铁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等。
在固件业务和IDE业务共同驱动下,公司成长前景值得期待,该机构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的归母纯利润是0.76、1.00、1.32亿元,EPS为0.62、0.83、1.0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4.9、26.3、19.9倍,维持“买入”评级。
投资建议:公司核心商品市场空间广阔,在研产品梯队布局合理,考虑到广泛的营销网络和销售推广经验,该机构预测2024-2026年归母纯利润是2.13/2.82/3.67亿元,对应PE估值25.1/19.0/14.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代理运营业务的经营风险;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风险;新药研发没有到达预期风险等。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是国内脱敏治疗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未来几年黄花蒿滴剂仍将处于快速放量阶段,该机构预计公司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5/4.34/5.14亿元,对应PE分别为24.1/20.2/17.1倍,维持“买入”评级。
投资建议:该机构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62.50/190.50/223.1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57.9%/17.2%/17.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2/7.98/9.6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7.5%/22.3%/21.5%,根据9月13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10X/8X/7X。公司是光伏银浆龙头,受益于N型迭代带来的加工费溢价红利,并向上游布局保障供应链安全并降本,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没有到达预期、N型迭代没有到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应收账款信用减值风险等。
投资建议:改性塑料盈利稳健增长,石化板块有望逐步减亏,叠加公司一体化布局顺利推进中,抗风险能力有望加强。考虑到公司石化板块盈利或仍有压力,该机构调整业绩预期,并新增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02/15.18/20.68亿元(24-25年前值为15.15/19.0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6%/51%/36%,对应EPS为0.38/0.58/0.78元。估值方面,可比公司2024年平均PE为15x,考虑到公司为改性塑料龙头,配套绿色石化板块具备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该机构给予公司24年21xPE,目标价7.98元,维持“推荐”评级。
低成本优势有望持续体现,盈利韧性强。2024年7-8月,公司RPK同比+10%,客座率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至93.5%,继续延续增长趋势。考虑到今年国内票价较弱,该机构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34/4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年P/E为16倍,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没有到达预期;运力引进没有到达预期;油价大面积上涨;人民币大幅贬值。
投资建议:1)MPP市场运价预计Q3仍有较强支撑;2)看好汽车出口物流市场增量空间,目前关税提升难以改变2-3年内国内汽车出口增长势头;3)年度现金分红比例维持50%;4)未来公司加强治理水平,同时强调成本费用管控。预计24-26年利润分别为14/18/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28%/14%,成长性较好,对应24年盈利,PE估值为8.3x,给予“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