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9日举行的第八届“创客广东”佛山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禅城赛区初赛中,参赛项目轮番路演,展示了新一代信息术、智能家电、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等
创新创业,活力澎湃。这些领域好项目持续涌现,不断释放着禅城产业向新而行,提质发展的“源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在此次比赛现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科改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等17家企业“各显本领”,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品引人瞩目,刷足了“存在感”。
买把青菜,喝杯奶茶,打包盒饭……日常生活中,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曾经无处不在。这些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最终进入土壤、河流和海洋,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给地球环境和ECO带来严重威胁。“减少和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势在必行。”项目负责人向华表示,她团队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纸张表面施加涂层,使纸张具有与塑料相同的防水、防油和可热封等性能。所得的无塑涂层纸可以替代不可降解塑料制作容器进行使用。目前“水性无氟阻隔涂层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已拥有专利10件,其中3件为发明专利,7件为实用新型专利,且经第三方鉴定该项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向华说,本项目预计未来5年的产业可达1.2亿元,且按照230克重的原纸涂8克千基(一种新材料),结题时预计销售1250吨涂层,大约减少塑料使用33000吨。
大赛上,一个个项目轮番上场,精品荟萃。项目负责人刘明贤带来的是高性能矿物基止血和创面修复材料项目。该公司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埃洛石这种止血的材料。围绕这种止血材料,公司开发了埃洛石矿物材料改性无机纳米管、高强耐热塑料母粒、阻燃防火材料、电池陶瓷涂层材料、矿物泥洗面奶、环保吸附材料和高效止血敷料等高新技术产品。“这一个项目未来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目前的估值是5亿元以上。”刘明贤如是说。
大赛举办以来,吸引了不少“初出茅庐”的项目参赛,既有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创业项目,也有十多个来自广东省科学院下属研究所的创新团队。他们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也体现了创业者们对解决社会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深刻理解。
“不知道大家怕不怕扎针,反正我是很怕的。”创业者李彬坦言,国内糖尿病患者慢慢的变多,但目前医疗机构对其的主要检测的新方法是采血式单点测量法,该方法通过指端采血,有必要进行扎针采样,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而李彬带来的项目“可穿戴柔性汗液葡萄糖传感器”,则通过设计一款可戴在身上的检测仪,通过检验测试汗液的葡萄糖含量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并能将数据传输到手机那里,方便患者随时查看。
另一创客团队则带来了耐候自清洁防污涂层项目。项目负责的人介绍,该项目技术能解决国内已有产品耐候性差、时效短等问题,满足工业涂层户外使用要求。
针对有线传感器存在频繁更换接触不良、维护成本高,无线传感器全部依赖进口的痛点,创业者樊宇带来了“创界离照动——国内首个成熟非接触式电与信号同步传输工业传感器”项目。“与有线传感器相比,我们的产品使用周期长,购置、维护成本低,且传输距离超越德国、日本,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樊宇介绍道。
一个个项目路演精彩亮相,背后是一批创新资源加速向禅城集聚。大赛中,这样科技含量满满、市场含金量十足的项目还有很多,他们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科技的“基因”。
“这个项目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我看到你的项目市场应用很好,那你们未来的技术研发发力点在哪里?”“房屋的品质安全监测,很多人都在做,你们的竞争力在哪里?”……现场充满各类专业术语,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对这些项目的兴趣:台前,评委们与路演者互动频频,从项目可行性、商业模式和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等方面做细致点评,为创客们提供专业指导建议;幕后,投资机构与项目负责人深入交流,寻找合作的可能。
“这次大赛是个开端,既让我们正真看到了未来,也让我们明白当下可以做什么。”创业者戴永强和记者说,评委们的犀利追问和中肯建议,是自己参加大赛的一大收获。
本届大赛以“创客广东,匠心南粤”为主题,旨在激发创新原动力,加速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转化。从赛事动员到报名截止,禅城赛区吸引了55个项目团队报名参赛,经过严格筛选,33个项目入围本次初赛。
当日,经过激烈角逐,分别诞生了企业组和创客组的前三甲。其中,水性无氟阻隔涂层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企业组一等奖;耐候自清洁防污涂层项目获得创客组一等奖。
这是一场比赛,更是服务企业新平台。为更好地提升项目自身水平,释放创新潜力,作为第八届“创客广东”禅城区域赛的承办单位,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项目落地跟踪、资源整合、技术对接、股权融资服务、技术经纪人培训、股权架构设计、人才大数据分析、公司治理建议、地方产业规划、公司结构设计、知识产权规划布局、国际课题联合申报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主办方表示,接下来,还将借助赛事平台力量,筛选和培养具有创新潜力的创业项目,实现传统产业资源与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激发创新原动力,加速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转化。